• 全國服務熱線:400-800-5199 英文版

    AOMRON

    健康與生活技術與應用

    消失的微生物 第六章抗生素的濫用 第一節

    發布人:奧姆龍   時間:2020-10-28   閱讀:1377

    第六章抗生素的濫用
    第一節
           如何描繪那已經逝去的黃金時代?那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正義終于戰勝了邪惡,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社會已經降臨,美國人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這是大量生育的年代——我自己也是“嬰兒潮”的一員。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后的5年里,美國人購買了 2000萬臺冰箱、2140 萬輛汽車、550萬個廚灶。那個時代誕生了許多新興事物: 特百惠、轎車的尾翼、不斷擴展的城郊、快餐店、電視機,當然,還有神奇的抗生素。抗生素如此有效,而且看似沒有風險,醫生和病人都開 始琢磨:這個問題可以用抗生素來解決嗎,比如尿道感染、 鼻竇炎不適、口腔感染,甚至是嚴重座瘡帶來的“面子問 題”?這個疾病可以用抗生素治療嗎,比如囊腫纖維癥?答 案往往都是:可以。
    抗生素的收益有時非常大,比如在某些手術前使用抗生 素來預防感染。但在其他時候,收益則小得多。不過,既然 抗生素沒有什么毒性,而為此付出的代價又微乎其微,那么即使是一丁點好處也是值得的。正因為如此,數十年里,牙醫都給心臟雜音的患者提供抗生素,以避免心臟瓣膜受感染,盡管這種可能性非常之低。
           我并不懷疑抗生素對少數疾病相當有效。這些疾病包括肺炎、產褥感染、腦膜炎以及其他嚴重的感染性疾病。我的 質疑針對的是另外一些情況——數百萬健康人群或者輕度感 染的患者,他們本無大礙,只是流鼻涕或者皮膚感染,卻也 在使用抗生素。僅在美國,每年就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從醫生 那里領到了含有抗生素的處方,而且年年如是。在接下來的篇章里,你將看到這些問題在孩子身上更加嚴重。他們在許多方面更加脆弱,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抗生素濫用的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上呼吸道感染。家有兒女的父母對這種疾病的癥狀相當熟悉:喉嚨疼、流鼻涕、耳痛、鼻竇疼痛、渾身不舒服,有時還伴有發熱。大多數兒童在兩三歲前每年都會經歷好幾次上呼吸道感染;到了3歲,80%以上的兒童都患過至少一次比較嚴重的中耳感染; 到了7歲,40%以上的兒童都經歷過至少6次類似的耳部 感染。
           確實,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我們每個人每隔一段時間上呼吸道都會感染。只要我們生活在人群之中,這就是不可避 免的。其他人的咳嗽、噴嚏甚至正常的呼吸都會釋放出微生 物的煙霧,而我們時刻都生活在它們周圍。作為群居動物, 大多數人都渴望生活在我們的親人、朋友、同學之間。當科 學家去南極進行科學考察時,上呼吸道感染會在他們中間流 行一兩個月,然后自行消退。就像在人類以狩獵和采集為生 的時期那樣,傳染病一旦將所有的易感人群都感染遍,也就 走到了盡頭,因為它們再也沒有新的宿主可以感染了。只有 當下一班飛機或輪船帶來新的人群以及新的傳染性微生物, 這一循環才重新開始。
           但是你猜怎么著?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 超過80%的病情可以追溯到一系列叫起來很拗口的病毒,比 如鼻病毒、星狀病毒、間質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謂的 “計算機病毒”也是因類似于人類病毒而得名)。當我們感染 了上述任何一種病毒,我們都會說我們著涼了或者感冒了。但是熬過幾天的不舒服一一癥狀可能從輕微到嚴重,因人而異一幾乎每個人都逐漸康復。這種疾病是“自限性"的, 即使是頑固的咳嗽幾周之后也會自然消退。但是如果你已經 連續一周不停地咳嗽,似乎看不到盡頭,你可能會向醫生求 助:“受不了了,快給我開點抗生素吧!”但是事實上,抗生素對治療這類病毒感染沒有任何幫助。
           醫生診斷感染性疾病,第一個要查明的問題就是,它由 細菌還是病毒引起的。細菌具有細胞,它們會攝食、移動、 呼吸、繁殖。只要給細菌提供合適的營養與棲息地一無論 是溫暖的角落,還是冰川、火山一一它們就會繁衍生息。相比之下,病毒要小得多,也簡單得多。病毒只能在細 胞內生活。它們無法自主繁殖,只能“綁架"一個宿主,通 過劫持宿主細胞的生命元件來傳播后代。有時候,病毒會在 宿主細胞里潛伏數十年,另外一些時候它們會殺死宿主細 胞——有些病毒兩者都會干,視具體情境而定。
    因為病毒不像細菌那樣具有細胞壁,所以諸如青霉素之 類的抗生素對它們不起作用。它們依賴于宿主細胞合成蛋白 質,因此你必須抑制后者才能阻止病毒。一旦病毒寄生于人 類細胞內——許多常見病毒包括感冒病毒、皰疹病毒、流感病毒都會這么干一我們就無法抑制宿主細胞的蛋白質合 成,因為宿主正是我們人類自己。我們不可能去扼殺自己的細胞。有少數藥物會干擾病毒進出細胞或者繁殖的過程,比如用于治療皰疹病毒的阿昔洛韋(acyclovir),以及干擾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的某些藥物。盡管人們能抑制病毒,但是真正可以治愈它們的藥物很少。相比之下,抗生素可以治愈 絕大多數細菌感染。
           不過,只有不到2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細菌引起的。 在這種情形下,狀況變得更為復雜,因為在喉嚨和鼻腔生活 的可能是永久居民,可能是臨時旅客,還可能介于兩者之間.有點像是長期的租戶。其中重要的幾種細菌包括:肺炎鏈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又稱為 the pneumo?coccus) ,它們是上呼吸道和肺部最常見的病原體,在上呼吸道會引起耳部感染,在肺部會引起肺炎;A群鏈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 ),又稱為化膿性鏈球菌,會引起 “鏈球菌型喉炎”;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會引起絕大多數嚴重的葡萄球菌感染;流感嗜血桿菌(Haemo phi Lus influenzae),它一般引起耳部感染,偶爾也引起兒童腦膜炎,好在我們已經有疫苗可以預防這種感染了。
           上述4種細菌多見于上呼吸道感染,但是這往往需要- 個過程。有時候的確是它們引起了感染,不過更多的時候罪魁禍首并不是它們。這種看似矛盾的局面是由于這些細菌已經在我們和孩子們的身上寄居很久了。雖然它們的名字聽起來怪嚇人的,但它們并沒有感染我們,而只是在其中寄居著,這對我們身體并沒有傷害——這一點至關重要,但我們常常忽略它。寄居意味著這些細菌僅僅在人類身上或體內生活,而并 沒有給你造成什么傷害。寄居固然是引起絕大部分疾病的先 決條件,但是它本身并不一定會造成疾病。大多數被細菌寄 居的人都非常健康。例如,你可能從未注意到金黃色葡萄球 菌在你的鼻腔里寄居了一輩子。如上所述,對大多數人而言,這些細菌只是我們身上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簡而言之:我們的鼻腔和喉嚨里生活著龐大的細菌群落,有些比較友好,也有一些會引起疾病。
           此外,有證據表明,某些細菌可以通過抑制潛在的病原 體,或者調控免疫系統來保護人體的健康。最有趣的一個例 子是一類生活在人類口腔里的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屬細菌 (Viridans streptococci,這是多種未明確鑒定細菌的統稱, 因此沒有用斜體表示——譯者注)。人們一開始誤認為它們 是引起心臟瓣膜感染的病原體,后來才逐漸認識到它們是口 腔內的正常居民,只是偶爾才會進入血液,并在受損的心臟 瓣膜上逗留。現在我們知道,如果我們將致病性的A群鏈球 菌與無害的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混在一起,后者將會勝出。這 意味著,這些微生物可以幫助我們抵御致病性鏈球菌。因 此,這類細菌雖然有時會成為病原體,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我們健康的守護者。這個相當辨證的案例為我們考慮人體內生活的細菌提供了一個重要模型。

    網絡轉載《消失的微生物》作者馬丁?布萊澤。 

    返回列表
  • 色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