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服務熱線:400-800-5199 英文版

    AOMRON

    健康與生活技術與應用

    消失的微生物 第四章病原體的崛起 第二節

    發布人:奧姆龍   時間:2020-10-07   閱讀:1419

    消失的微生物     
    第四章病原體的崛起
    第二節
           當今世界上有著眾多嚴重的流行病——天花、麻疹、流 感、鼠疫、脊髓灰質炎、霍亂、傷寒、猩紅熱、白喉,不勝枚舉。然而,在人類歷史乃至史前時代的大部分階段,這些病原體并沒有對人類造成生命威脅,原因與人口規模有關。 當我們的祖先還在非洲中部靠狩獵動物和采集果實為生的時候,他們生活在小部落里——一般有30?60個人——這些小部落散布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上。大約20萬年前智人出現以前,他們以這種方式生活了約200萬年。我們的文明史不過1萬來年,與史前時代的歷史長河相比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漫長的史前階段塑造了我們今天的模樣。
           我們的祖先是自給自足的。光景好的時候,男性帶回足 夠多的獵物為部落提供給養,女性則采集水果、堅果和可食 用的植物。但是當食物匱乏的時候,人們就要受苦了。外出 打獵的男性為了少得可憐的獵物疲于奔命,營養不良導致了 女性停經或沒有奶水來喂養孩子。最可怕的是持續的嚴重干 旱,整個部落都將滅絕,人影難覓,只剩鬣狗與禿鷹收拾殘骸。
           不過,與現代社會相比,這種不穩定的生存狀態倒有一 個好處:他們沒有流行病。我們的祖先飽受常見感染的折 磨,比如寄生蟲或熱帶雅司病等慢性疾病。但是,因為這些 小部落之間相隔太遠,不會有鄰居為當地社區帶來有害細菌 或病毒,他們沒有流行性疾病。如果由于偶然的機會,某個 攜帶傳染病的個體闖入了部落的聚居地,會有如下幾種后 果:或者波瀾不驚,或者部落成員都得病死去,或者少數人 得病而其他人對此免疫。但是,事過境遷,病原體則無處可 去——由于沒有新的宿主可以感染,孤立無援的它們終會慢 慢絕跡。
           但是這些部落必須要對付潛伏期。億萬年前,結核分枝桿菌與其他病原體就已經采取了潛伏的策略,這使得它們可 以感染一整代人,而后銷聲匿跡,然后再感染下一代人,從 而避免了缺乏新的宿主可以感染的問題。
           另外一個潛伏的例子是水痘。假如你像許多其他兒童一 樣通過呼吸感染了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你很快就會發熱并出 疹子,渾身起水皰。這些疹子幾天之后便會消退。兩周之后,你就會痊愈。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出過水痘的兒童一輩子都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免疫,故事至此似乎就結束了。但是這病毒相當狡猾,它潛伏在脊髓和大腦的神經細胞里,在數十年的時間里維持著這種休眠狀態,韜光養晦,無所作為,你不會感覺到任何不適。
    等你老了,年過古稀,某一天,你隱約感到身體一側的 肋骨下一陣刺痛。第二天,你留意到肋骨輪廓的外側起了一 些疹子。湊近細看,你發現這些疹子的水皰跟你小時候出的 水痘非常相似,只不過這一次只發生在身體的某些部位,而 不是遍布周身。這種癥狀叫皮蛇(shingles),醫生稱之為帶狀皰疹(herpes zosler)。
    通常說來,年紀越長,得皮蛇的概率越大。在過去的數 十年里,你的免疫系統都可以控制住局面。但一旦上了年紀,免疫系統弱化,鎮不住病毒的時候,病毒就重新發作——皰疹便出來了。當皰疹水皰破裂,病毒擴散到空氣里,它就可以再次感染那些從未接觸過它們的年幼兒童。
           這一循環如是往復。通過這種方式,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便跳過了整整一代人。即便在一個社區里數十年都沒有急性 感染的案例,它仍然可能隨時“重新復發”并感染上最近出 生的一批新人。這種病毒已經完全適應了人類,發展出了兩 次感染到人體的機會——第一次通過出水痘的孩子,第二次 通過曾經出過水痘而現在患上了皮蛇的老人。在人類歷史的 漫長階段,這種病毒與我們以狩獵和釆集為生的祖先在非洲 大草原上相伴相生,“傳染、休眠、再傳染"的循環正是它們采取的最佳策略。
    引起結核病的細菌通過類似的方式散播 ——“急性感 染、潛伏、復發”的循環,而且復發通常發生在年邁的患者 身上,這同樣是在非洲部落中優化而成的最佳生存策略。隨 著后來人口數量激增,結核病患者的數量也由此驟升。
           人口稀少的聚居地現在已經非常罕見了。大約一萬年 前,農業的出現使得食物供應有了保障。于是,人口激增、貿易興盛,村鎮變成了城市,高密度的人群成為常態。也正是此時,流行病開始肆虐。
           麻疹是解釋所謂的“高密度人群疾病”的最佳案例。流行病的蔓延通常呈“波浪式氣從一個人迅速傳染另一個人, 直到每個人都成了受害者。在很短的時間里,生死立判。在麻疹這個例子里,幸存者產生了抗體,獲得了終生免疫。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在目前人類疾病里感染性最強, 其感染率超過95%。相比之下,流感病毒只能感染1/3? 1/2初次接觸它們的人。當我作為學生在非洲工作的時候, 我見過很多麻疹患兒。他們的典型癥狀包括高熱、咽喉炎、 眼睛紅腫以及猛烈的干咳。這種咳嗽會產生大量飽含病毒的飛沫,在空氣里形成病毒氣溶膠,進而高效地散播疾病,可以立即感染所有尚未接觸過該病毒的孩子。經過一周左右的咳嗽及流涕,患者耳后會出現特別的疹子,這種疹子緊接著 散布到全身——這就是麻疹。如今發達國家的孩子都接種了麻疹疫苗,但是非洲及其他欠發達地區依然慢了半拍。2011年,全球仍然有15.8萬人因麻疹而死亡,這相當于每天有432 人死于麻疹,每小時有18人死亡——其中大部分還是兒童。
           麻疹病毒要生存,必須隔一兩周就感染一個新的宿主, 就像傳銷,它迫切地需要新的受害者。事實上,麻疹只有在 規模達50萬以上的易感人群中才能得以維持。在這樣的情形下,只有3%以上的出生率,即每年至少有1.5萬個新生 嬰兒,才能保證麻疹的持續傳播。但是人類直到最近一萬多年才能夠維持至少50萬的易感人群,因此麻疹在人類中的流行充其量也不過這么久。在此之前,麻疹可能曾多次從動物傳播到人類,但是由于人口數量不足很快又偃旗息鼓了。
    譬如說,許多群島,例如北大西洋的法羅群島,曾經在數十年里都沒有麻疹的蹤影。可是,1846年,當一艘輪船 帶來了一個受麻疹感染的病人之后,麻疹病毒就迅速在人群 中傳播開,直至人人都得了病。在18世紀中期的夏威夷也發生過類似的疫情,當時一名水手將麻疹傳了進來。發熱的人們跳進海水以求降溫,但于事無補——群島上1/5的人因此喪命。病毒隨后銷聲匿跡,直到多年之后隨著另一艘船的到來才重現江湖。
           城市的興起不僅帶來了流行病,還帶來了其他兩難困境。我們必須儲存食物,但是這招來了饑餓的害蟲以及它們身上的寄生蟲。老鼠等食腐動物會造訪我們的糧倉及垃圾堆,并帶來了黑死病 由鼠疫耶爾森菌(Yersinia pestis) 引起,通過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1347年,黑死病在歐洲暴發,不到10年就抹去了近1/3的歐洲人口。而且它一旦暴發,傳播途徑就不再局限于老鼠,任何受感染的患者的咳嗽都會將細菌傳播給更多的人。
           1993年,黑死病在非洲扎伊爾共和國的金沙薩暴發。 多年的戰亂與腐敗導致了政府超額印鈔,由此引發了通貨膨脹。人們擔心物價飛漲,開始瘋狂搶購生活用品,有人甚至在家囤積了大量的谷物。這本意是未雨綢繆,結果卻“引鼠入室",鼠疫也因此傳播到了千家萬戶。
           工業革命之后,人口暴漲,通過人群傳播的疾病愈發猖狂。猩紅熱、白喉、傷寒、結核病在擁擠的城市里肆虐。在 1900年,結核病是引起美國人死亡的頭號殺手。痢疾病人的排泄物污染了飲用水,越來越多的人因此得病。由于痢疾、百日咳、白喉、猩紅熱以及其他的流行性疾病,1/5的兒童無法活到5歲。
           隨著城鎮越來越大,交通和貿易越來越發達,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無論是本土的還是潛伏的——都愈發頻繁地加入了流行病原體的隊伍,在日益龐大的人群中興盛起來。它們是真正的麻煩制造者,是打手也是殺手,兒童受害尤其嚴重。甚至連長期潛伏于人體的結核分枝桿菌也演化出了毒性 更強、更易傳染的菌株。總的說來,這些病原體奪走了許多 人的生命。無論貧富貴賤,沒有家庭可以幸免。一旦流行病 暴發,人們只能祈禱上帝施以援手。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 初,衛生設施取得了進步,疫苗也隨后得到了推廣,人們才 實現了自救。通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及國際間的廣泛合作,人們用疫苗徹底消滅了天花,顯著降低了脊髓灰質炎的傳播,并控制了麻疹的流行。與此同時,另一項醫學進步也為人類帶來了福音——人們發現了抗生素,一個嶄新的時代 開始了。


    網絡轉載《消失的微生物》作者馬丁?布萊澤. 

    返回列表
  • 色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