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服務熱線:400-800-5199 英文版

    AOMRON

    健康與生活技術與應用

    腸道菌群小知識

    發布人:奧姆龍   時間:2020-06-17   閱讀:1607

    腸道菌群為什么會失衡?

    人一旦降臨到這個世界,只需要幾小時,就與細菌為伍,形成一個健壯、完善的小世界———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它由100兆(1=1萬億)個細菌“小兵”組成,以胃腸道為根據地,建立作戰“指揮部”。制造營養物質,指揮人體代謝、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影響人體健康。


    腸道菌群小介紹

    數量:100兆個細菌。

    種類:500-1000個,常見的有大腸桿菌、乳酸菌、厭氧菌、芽孢桿菌等。

    根據地:經過胃酸之后,腸道菌群主要存在于小腸和大腸,以大腸為主。


    第一根據地:結腸(主要菌群所在地、菌群的工作場所)

    第二根據地:盲腸(菌群的倉庫,平衡菌群)


    腸道菌群組成:有益菌、有害菌、條件致病菌


    “細菌超標”、“食物被檢查出細菌”,這樣的字眼仿佛讓人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好像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處處潛伏不干凈、不安全的東西。其實,細菌并非都是有害的,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細菌工廠”。即使有害的細菌,也并非一接觸就會得病。

    有專業人士表示,人體與細菌打交道的地方主要是皮膚、呼吸道和胃腸道。“我們的手洗得再干凈,上面也會有細菌。”這些細菌是否致病,與細菌的性質、細菌的量、人體的抵抗力有關。

    胃腸道的細菌數量最多,主要有有益菌、有害菌和條件致病菌三大類。簡單來講,有益菌是腸道菌群中的“正能量”,以雙歧桿菌、乳酸菌最被人熟知,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細菌。俗話說“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腸道菌群的小世界內還有有害菌,例如沙門氏菌,它們是正常存在的,與有益菌對抗,一旦大量生長就會引發疾病。條件致病菌說好聽“中庸分子”,說難聽是“墻頭草”,例如大腸桿菌,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積極作用,也是身體必不可少的一分子,一旦失控就會引發健康問題。


    腸道菌群失衡原因

    現代生活中,由于快節奏的生活、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加之環境污染、不運動、重要的是飲食結構不合理,精煉油、精白米、白砂糖、加工食品、快餐、各種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農藥殘留和化肥催生的蔬菜水果、含有抗生素或激素的肉類等對人體健康不利的食品,卻天天塞進我們的腸胃,使人體的內環境失去平衡,產生了太多的體內垃圾,滯留在腸道形成宿便,長期的宿便堆積會產生大量的毒素,這些毒素會被腸道重新吸收回來,增加了肝臟解毒的負擔導致我們的身體出現慢性中毒。而且毒素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妨礙身體的新陳代謝,侵犯關節,損害血管,破壞細胞,降低我們身體的免疫力……,這才是我們身體為什么患病的原因。


    腸道菌群平衡才是王道

           腸道菌群均衡失調,有益菌敵不過有害菌或條件致病菌時,人體才會出問題,表現為細菌感染,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發燒等胃腸道疾病癥狀。腸道菌群的長期失衡會影響人體健康。經常吃超市食物、快餐、泡面等垃圾食品的人,好菌幾乎都被消滅,免疫力較差,患糖尿病風險高;長期只吃紅肉的人,產氣莢膜梭狀孢芽桿菌(屬有害菌)過多,免疫力降低、大便發出惡臭,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塞、腦梗塞等風險大大提高。

    返回列表
  • 色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