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病的最佳防控方案
發布人:奧姆龍 時間:2017-08-29 閱讀:7930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豬場都經歷過藍耳病毒的侵襲,有些豬場在經歷過藍耳病之后生產成績能快速的恢復,而有些豬場的生產成績切時好時壞或一直不理想。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藍耳病毒一旦侵入一個豬群之后,就很難將其清除掉,疫苗的免疫、封群等等相關措施的目的就是在于構建一個藍耳病毒的陽性穩定群,但是在臨床中這種穩定的局面很容易被打破,再次引起藍耳病的發生。種豬群的這種藍耳病毒與豬群和平相處的狀態極易受到新毒株或敏感豬的引入所破壞,前者的典型代表是NADC-30毒株的侵入后者的典型代表是新的后備母豬(陰性豬或帶新藍耳毒株)的盲目引入。
要想豬場生產成績穩定僅僅穩定種豬群還不夠,還需種豬群在不同的條件下不排毒或盡量少排毒才行。比如公豬的精液帶毒或母豬的胎盤感染及乳汁帶毒等。臨床上易出現母豬的繁殖障礙及乳豬不定量的感染,到保育舍后混群,感染,出現嚴重的臨床癥狀。
如何減少種豬群的排毒呢?減少種豬體內的病毒載量。對處于藍耳陽性穩定群的種豬來說,機體的免疫功能正常是最好的保障。一切引起機體免疫抑制的因素均會打破藍耳病毒與機體之間的平衡,造成藍耳病毒在體內增值并向外界排毒。在實際生產中對機體的免疫功能危害甚大的有幾個因素:營養不均衡;體內毒素超標,包括霉菌毒素;疾病;應激。
臨床中我們發現N蛋白抗體很高的種豬群任然保持著良好的生產成績,也發現保育豬在斷奶后的某個時間段出現血清學轉陽可豬群并沒有出現臨床癥狀的現象,可見藍耳病的發生并不是由藍耳病毒感染這一單獨因素所決定。藍耳病毒的破壞作用與機體的防御作用相互抗衡,當破壞大于防御時機體會出現臨床疾病,當防御大于破壞時對于藍耳病而言可相互和睦相處,并不影響豬群的生產。藍耳病的臨床發病是一系列事件的組合,并不是豬場存在藍耳病毒的感染就一定會發生藍耳病。從營養、毒素、疾病、應激四個方面處理好我們的豬群,再加上控制藍耳病毒的載量,完全可以控制藍耳病的再次發生。
防控方案
情況一:
藍耳病急性爆發期:藍耳苗的免疫一直以來存在很大的爭議,個人認為在疾病爆發期大型豬場可采取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待疫情控制住之后應有序的停免。而對于小型的養豬場不建議免疫藍耳苗。在飼料中添加金立維它1kg+姆源康10kg+奧肺康寧2kg+霉必脫2kg/噸,連續飼喂2~3周,之后金立維它500g+姆源康5kg+霉必脫1kg/噸連續飼喂,有些豬場可能在2個月后再使用奧肺康寧一次。在此階段一定要嚴格控制飼料質量,再好的脫霉劑也不可能完全清除飼料中的霉菌毒素,而此時霉菌毒素的超量攝入有可能使治療失敗。
情況二:
藍耳病爆發過后的恢復期:在飼料中添加金立維它1kg+姆源康10kg+奧肺康寧2kg+霉必脫2kg/噸,連續飼喂15天,之后金立維它500g+姆源康5kg+霉必脫1kg/噸連續飼喂。
情況三::
藍耳病穩定期:熬過藍耳病急性爆發期的豬場應有序的停免藍耳疫苗。當有后備母豬進群時,需采取嚴格的馴化措施,使后備豬群的藍耳抗體穩定之后方可并群。再飼料中添加金立維它500g+姆源康5kg+霉必脫1kg/噸連續飼喂即可。
臨床案例(一)
藍耳病疾病爆發期(2016年12月中旬開始接受治療)
拍攝時間:2016年12月16日
臨床案例(二)
拍攝時間:2016年12月28日